在火神重工的宏伟蓝图里,这场渗透行动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精确得就像他们流水线上组装的战术人形。
那帮西装革履的战略家们围坐在智能会议桌前,全息投影将整个计划分解成漂亮的流程图——第一步:带着装满技术资料的公文包和满脸假笑走进格里芬大门;第二步:把工程师安插进各个关键部门,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布置圣诞礼物;第三步:慢慢把脚伸进门缝,等格里芬反应过来时,整个身子都已经挤进来了。
他们甚至给这个计划起了个诗意的代号:“春风化雨行动”,仿佛自己真是来送温暖的。
会议室角落里,智能咖啡机吐出的拿铁拉花都自动形成了齿轮图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企业文化入脑入心”。
新风系统勤勤恳恳地过滤着空气,却怎么也滤不掉这群人身上散发的算计味道。
按照他们的剧本,格里芬那帮“土包子”应该感恩戴德地接过橄榄枝,然后在一次次“技术交流”中不知不觉地交出家底。
毕竟在商业礼仪的掩护下,谁好意思拒绝“合作伙伴”的“善意帮助”呢?
就像往咖啡里加糖,一勺两勺没人会在意,等发现太甜的时候,整杯咖啡都已经甜得发腻了。
投影仪在墙上投出精心设计的时间表,每个节点都标注着看似合理的需求:“共享部分生产线”“提高效率”,“派驻技术骨干”“保障质量”,“接管后勤系统”“优化流程”……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整齐排列着,活像一群披着羊皮的狼在排队过安检。
智能桌面的边缘不停闪烁着绿灯,仿佛在给这个完美的计划点赞。
在火神重工那些锃光瓦亮的办公室里,这种自上而下的傲慢就像空气净化器里永远除不净的PM2.5,悄无声息地渗透在每个管理层的毛孔里。
那些西装革履的高管们坐在人体工学椅上,透过落地窗俯视着楼下蚂蚁般忙碌的技术人员,眼神里带着动物园游客观赏珍禽异兽的优越感。
智能会议室的玻璃墙上,实时显示着各个实验室的工作进度。那些跳动的数字和图表在管理者眼里,就像是游戏里的经验值——只要数字达标,管他是怎么打出来的。
偶尔有技术主管试图解释某个技术难点时,高管们的智能眼镜就会自动开启“省流模式”,把专业术语过滤成“能/不能”“行/不行”的二进制选项。
人事部的AI系统贴心地为每位管理者准备了“技术团队使用手册”,上面用加大加粗的字体写着:“请将技术人员视为可替换的精密零件。”
新风系统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却怎么也吹不散会议室里那股子“劳心者治人”的酸腐味。有个总监的智能手表甚至设置了“技术汇报提醒”,一到这个环节就会自动播放舒缓音乐——毕竟听那些nerd讲天书容易犯困。
这种傲慢就像实验室里的培养皿,在恒温恒湿的企业文化里茁壮成长。
管理者们喝着机器人现磨的咖啡,讨论着“人力资源优化方案”,完全没注意到咖啡机每次给他们做咖啡时都会“不小心”多加两勺糖——这大概是AI能做出的最温和的反抗了。
投影仪在墙上投出的组织架构图活像座金字塔,管理层高高在上,技术人员则被压缩成最底层的一行小字。
有个VP甚至给自己的办公室装了智能雾化玻璃,只要检测到技术员靠近就会自动模糊——眼不见为净嘛。
他们忘了,正是这些被当作工具人的技术宅们,在后台系统里悄悄给所有管理层的门禁卡都设置了0.5秒的延迟——这微不足道的0.5秒,就是打工人最后的倔强。
最讽刺的是,在火神重工引以为傲的战术人形研发中心,他们给每台人形都安装了情感模拟模块,却要求真正的人类技术人员最好连情绪都不要有。
就像此刻,某个实验室的警报器突然响起,不是因为设备故障,而是检测到了室内“管理者优越感浓度”严重超标。
当然,这个警报很快就被手动关闭了——毕竟在火神重工,有些真相还是不要太张扬比较好。
在火神重工那些恒温恒湿的办公室里,管理层的优越感就像实验室里培养的变异菌株,在权力培养基上疯狂繁殖。这些西装革履的“精英”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变着花样证明自己比技术人员高贵——哪怕他们连个USB接口都插不明白。
智能会议室的玻璃墙会自动调节透明度,确保路过的技术员们能清楚地看见里面的大佬们如何优雅地否决他们的提案。
那些被退回的方案书上,“驳回”两个大字总是写得龙飞凤舞,笔迹分析系统显示,管理层签字时的力度比平时重37%——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权力的触感”。
最精彩的莫过于项目评审会。技术主管们战战兢兢地汇报完方案后,高管们一定会像约好了似的,轮流表演“鸡蛋里挑骨头”的绝活。
有个总监甚至专门开发了一套“随机否决算法”,确保每个项目至少被毙掉三次才能通过——美其名曰“精益求精”。新风系统在此时总会突然加大功率,仿佛连机器都受不了这股子装腔作势的酸腐味。
更绝的是他们的“创意加码”绝技。技术人员要个螺丝刀,他们非得让人连机床一起造出来;申请延长两天测试时间,得到的批复一定是“明天就要结果”。
这种“不给马吃草还要马儿跑”的管理艺术,简直可以写进MBA反面教材。
有个项目经理的智能助理甚至偷偷安装了压力监测,数据显示每次刁难完技术人员后,他的多巴胺分泌量能飙升到约会时的水平。
办公区的智能饮水机都学会了看人下菜碟——给管理层泡的是现磨蓝山,给技术员们的则是速溶咖啡,还“贴心”地调成了洗碗水浓度。
最讽刺的是,他们给战术人形设计的情绪模块都比对真人技术员的态度更友善。
至少人形们还能得到定期的维护保养,而活生生的技术员们连请个病假都要过五关斩六将。
监控摄像头默默记录着这一切:技术员们对着电脑屏幕咬牙切齿的样子,管理层在办公室里举杯庆祝又一次成功“管理”的得意嘴脸,还有茶水间里那台总是“恰好”在技术员想喝咖啡时故障的智能饮料机。
这些画面要是剪辑成片,绝对能拿下“最佳职场黑色幽默奖”。
就连公司的AI系统都看不下去了,有次某个技术员提交的代码被无理驳回后,所有打印机的出纸口突然集体吐出一张纸条,上面打印着:“建议把管理层的脑子也拿去git回滚一下”。
在火神重工那些锃光瓦亮的总部大楼里,有个公开的秘密:真正让公司运转的不是那些在会议室里指点江山的精英,而是车间里满手油污的“螺丝钉”们。
那些穿着定制西装的高管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技术人员熬通宵做出来的成果,包装成自己英明领导的证据。
智能工厂的数据看板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就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每当某个管理层在演示会上夸夸其谈时,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就会“恰好”发生点小故障——不是焊接偏差了0.1毫米,就是涂装多了道划痕,仿佛这些钢铁家伙也在用它们的工业语言表达抗议。
新风系统勤勤恳恳地过滤着空气,却怎么也滤不掉弥漫在车间里的那股子“你行你上啊”的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