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2 / 2)

李长宁再度压低嗓音道:“那郡主可知,她或许有心无力?”

姜孙信脸色微变,似有一口气堵在了嗓子眼,良久才轻轻呼出,但嘴唇仍旧有些颤抖道:“姜松柏真那么做了?”

李长宁转头望向山顶,轻声道:“待郡主登顶,见着了,一看便知。”

姜孙信举目望去,云海缭绕间小天庭山的山顶半点都看不见,她驻立许久,转身朝山下去,“还是下山吧。”

李长宁踌躇片刻,擡脚跟上。

埋头登山的婢女瞧见二人下来,一脸迷惑不解,姜孙信从她面前走过时,低声吩咐道:“跟在后头,离远点儿。”

于是捧着狐裘的婢女在原地等了好半晌,下山前转头朝山顶看了一眼,也不知小声嘟囔了一句什么,满脸委屈。

李长宁回头看了一眼,神情有些欲言又止。

姜孙信从她脸上收回目光,盯着脚下的路道:“姜松柏回京后,我府上的下人已经换了三批,这个丫鬟七八岁就进了王府,从扬州一路跟着我来的,若她都不可信,我真不知道身边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

李长宁淡然道:“所以郡主既不信我与宋寅恪,也不信王爷,才以为王爷另有所谋。”

起先大步下山的姜孙信放缓了脚步,并肩而行的李长宁也跟着慢了下来。二人走出一小段路,姜孙信才缓缓开口道:“早几年,姜松柏尚在太学宫,岁寒不爱读书,闲来无事便出宫寻我,那时我与姜松柏一样,都以为她不愿也不想担起这份重担。可事实并非如此,她纵然有千百万个不愿意,也从不逃避。有一次,她心情不好,大概就是李长安在山阳城外独挡千军的时候,她在我府上喝的酩酊大醉,我问她因何发愁她也没说,只说将来李长安若为那女子食言,她也不会埋怨,只要不是姜松柏,谁人坐上那个椅子都可以。”

不知想起了什么,姜孙信忽然笑了笑,“还有一次,她虽未沾酒,我却觉着她醉了,她说她夜里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金銮殿上,却不是长安城里的那座金銮殿。高高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女子容貌与李长安分毫不差,但她知道那不是李长安,而她也不是她自己,因为那女子唤她上官。”

姜孙信转头望来,“李姑娘,若真有前世今生,你会不会希望自己就是李长宁?”

李长宁微微一愣,想起那双没来得及看一眼,所以注定遗憾终身的碧绿眼眸,轻轻摇头:“我只是这一世的李长宁,便足矣。”

姜孙信看着她神情淡淡的侧脸,说不清是羡慕还是嫉妒。

两情相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水到渠成,但对于有些人而言,却是难如登天,尤其当中间还隔着一道天理难容时。

姜孙信收回目光,嗓音平淡道:“李姑娘,你也不必再三试探我,母亲是母亲,我是我,不论李长安与母亲有何打算,只要李长安不食言,不让姜松柏如愿以偿,倘若到时岁寒仍愿背负这片江山,我便不会做那不义之臣。”

姜孙信看着脚下的山路,不知是说给李长宁听,还是在告诫自己,轻声道:“她是我皇姐。”

身边徒留一声细不可闻的叹息。

临到山脚下前,山路上只剩姜孙信一人的孤独身影。

小天庭山顶,见微宫前。

因为年关休朝,时隔数日不见的文武百官,在见到年轻女帝时,心中不约而同生出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分明还是那张脸,分明还是那个身形,却总觉着好似哪里不同。

但下一刻,所有人都不禁打消了疑念。

年轻女帝手托金樽,一步一步踏上祭祀台,只能望其背影的臣子尚未听闻圣旨,便纷纷跪拜。

因为站在台上的女帝,分明就是年轻时的先帝!

不是太像,而是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