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二章“臣妇甘愿领受!”……
冯高氏,本名高崔芝,原建安人士,后移居兴中,乃已故行人司司正冯龄之妻。
而喜云之所以那般恐惧,皆因这冯司正身份特殊,每每提及他,世人轻易便会联想到庆德帝当政时期的一则丑闻。
庆德帝是黎靖北的祖父,亦是咸南的开国皇帝,战时乃一代枭雄,一生智德兼备,骁勇善战。
至于他的兴趣,除了开疆拓土外,便只剩下赏画,即位后更是如此。
据传,当年宫中有一个名为莫同的人,乃当世第一丹青妙手,深受庆德帝喜爱,常常将之召入寝殿同席同塌,夜夜痴缠,形影不离,新帝的龙阳之好就此传开。
当然,若只是“宠妃”还好,毕竟这江山都是太祖皇帝打下来的,他老人家有点儿自己的“癖好”倒也无可厚非,可一旦上升到“宠臣”的地步,不少人可就急了眼。
莫同的升迁之路可谓平地起高楼,就连那些陪太祖皇帝打过天下的老臣都望尘莫及。
咸南建国之初,他还只是一名寻常的宫廷画师,幸得庆德帝异于常人的偏爱,一年后获封文思院大使,正九品丝工,而后出任工部郎中,又过了一年,竟被太祖皇帝直接封为了锦衣卫指挥使,承旨正三品。
昔年,庆德帝喜好男风的传言甚嚣尘上,就连年幼的唐璎也隐有耳闻,冯龄精忠报国的典故她亦是耳熟能详,可这跟冯高氏又有何关系?她为何要去敲鼓?
似是看出了她的疑问,黎靖北颔首道——
“就算官居三品,圣恩正浓,彼时的莫同也只是挑起了官僚间的妒意,并未对社稷造成危害,而真正让他惹了民愤的,当属冯龄遇害一事。”
庆德年间,有唐瑜和尹眉这两位能征惯战的大将坐镇,北梁政权日渐式微,而兴中作为咸南与北梁的交界点,自来饱受战火折磨,民穷财匮。
两国休战之后,兴中的归属亦成了问题。
彼时的兴中既不属于咸南也不归于北梁,当地百姓多为灾民,城内壮丁俱已出逃,剩下来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只管要饭却不事生产的那种。
这样一个弹丸小地,地势上称不上险要,物资上亦算不上富饶,并入国土之后,朝廷还要花钱养那么一大帮子“废人”,可谓得不偿失,是以两方政府均不愿接手。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兴中的颓败也确实是由两国连年交战带来的,咸南和北梁,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摧毁这片土地的元凶。
不管是出于道德还是名声的考量,两国在休养生息之余,当权者们偶尔还是会派些使臣过去象征性地补偿点儿钱财和物资,即便杯水车薪,却也强过毫无作为。
闻言,唐璎瞬间了悟:“这使臣……难道就是……”
黎靖北微一颔首,狐眸轻敛,肯定了她的推测——
“行人司乃咸南负责对外事宜的官署,而司正冯龄,则正是受理出使一事的长官。”
说起冯龄此人,他眸中似有悲意闪过,然而更多的却是遗憾——
“彼时两国战火方歇,我朝国库亏空,民生凋敝,指挥使莫同便向皇祖父献了一计——若朝廷实在拿不出救济的钱,或可召集民间富商们一同为兴中的百姓捐银,事后视所捐财资的多寡许以官职。”
“当然,此举并非卖爵鬻官,这类官职仅为示恩所设,都是些虚衔,并不占用朝廷原本取仕的名额……”
唐璎了然,莫同的用意很明显——
士农工商,商贾最贱。为了“自擡身价”,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商人挤破了脑袋也要同官府搭上关系,且不论那些官职是否为“虚衔”,便是顶着“御赐”的名头,也足够他们耀武扬威一辈子。
“此计一出,皇祖父当即便允了莫同的提议,不久后,商贾们纷纷闻风而动,慷慨解囊。筹集到足量的善款后,莫同便将之托付给了行人司的冯司正,再由他亲自带队,连同赈灾的物资一起送往兴中,原本一切尚算顺利,哪料……”
哪料行至柳都门,冯龄带领的使臣队突遇劫匪袭击,货物翻洒了一地。
那场奇袭堪称诡异,使臣的车队中不仅无一人伤亡,就连救济的物资也都还在,然而筹集到的善款却被洗劫一空。
“混乱之中,他们抓住了其中一名劫匪,几番拷问之下,冯龄得知那带头盗走善款的人正是莫同的两位忠仆,即孔氏商行的两兄弟——孔青和孔玄,而他们抓走的人正是哥哥孔青。”
得知真相的冯龄欲回建安告御状,却在途中当先一步被莫同的人给杀了,那杀手不是别人,正是孔青的弟弟孔玄。
论及往事,黎靖北的神色不免感慨——
“善款被盗后,冯龄乍感愧然,遂主动请辞留在了兴中,随后毁家纾难,扶危济困,几度出入于生死之间,终为兴中难民的温饱带来了一丝曙光。”
“他这一死,群情激昂,民怨鼎沸,兴中的百姓们集体出动声讨咸南,北梁细作趁虚而入,以致边境民不聊生……”
而这一切,皆是由莫同的“监守自盗”而引起的。
“莫同犯下滔天大罪,皇祖父非但未降其罪,甚至还保下了他的官职,民意汹涌之下,才不得不下令将孔玄斩首。”
然而就是这样的决策,却也成了太祖皇帝执政生涯中最大的败笔。
冯龄死后,庆德帝授予其一等公爵位,封其妻冯高氏为一品诰命,冯高氏拒不受封,直至庆德末年,太祖皇帝驾崩,大将军唐瑜横扫梁军,将兴中正式并入了咸南的版图,嘉宁帝再行封赏,并承诺将冯龄的遗体移入功臣墓,冯高氏才勉强接受。
经黎靖北这一说,唐璎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然而她想不明白的是,若说冯高氏当年有冤难伸,她大可上京找庆德帝讨要公道,可如今莫同已死,咸南也已经换到了第三代君主,她在此时跑过来做什么?
黎靖北的反应尚算镇静,道了声“去看看”,喜云便吩咐宫人去准备御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