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建安幻 >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本官从不屈打成招。……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本官从不屈打成招。……(1 / 2)

第112章第一百一十一章“本官从不屈打成招。……

将周惠举荐给姚半雪后,唐璎去了趟北镇抚司,由周皓卿和孙少衡两人引着进了昭狱。

这是她第三回探访昭狱,不同于先前见到孟阿婆的悲悯,又或是见到宋怀州的愤慨,这一回,她的内心只有近乎诡异的麻木。

夜静更阑,月影横斜。

透过跃动的火焰,草堆上隐约可见三人的轮廓,他们目光涣散,神情恍惚,双手双脚皆被厚重的镣铐所捆缚,筋骨俱断,身上的伤痕深可见骨。

素黄的麻衣被深暗的血水浸湿,皮肉粘黏其中,偶有血水滴落而下,尤显狰狞可怖。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榆树街暗杀行动中存活下来的三名刺客,被周皓卿抓获后随即送进了昭狱。

唐璎默然垂首,目光变得有些暗沉。

其中两人分别受了拶指、断脊的极刑,俯卧在草堆上奄奄一息,急喘着气。

另外一人听到动静后赶紧起身查看,在见到周皓卿和孙少衡的一瞬间,眸中闪过强烈的惧意,当即被吓得失了禁。

饶是如此,这两位锦衣卫的脸上却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似乎对这样的场面习以为常,只是在闻到秽物的异味后微微皱了皱眉。

孙少衡唤了声“章大人”,随后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望着眼前血肉模糊的三人,唐璎内心微沉——

这还是她头一回直面锦衣卫的狠戾。

她微微俯下身,问那名未受极刑的囚徒:“你们是千秋阁的人?”

囚徒闻言微微一愣,很快将目光从周、孙二人的身上调了回来。

眼前的女子容色清秀,气质端然,静若孤松挺立,动如芙蕖轻摇,冰清玉润,绯衣翩然,于满室的血腥中无疑是最为亮眼的一道风景。

被那双幽深的鹿眸审视着,囚徒缓缓垂眸——

“是……”

周皓卿和孙少衡俱在,唐璎不便过问绿眼之事,只继续追问他——

“易显向何人买我的命?”

——倘若真如绿眼所说,他是被黎珀派去榆树街救她的,那么下令杀她的人,或许属于千秋阁的另外一派。

“是......是少主。”

唐璎蹙眉,千秋阁的少主可不就是黎珀吗……这人既派人杀她,却又让绿眼救她,前后岂非矛盾?

“还敢撒谎!”

她眸色骤变,吩咐一旁的孙少衡——

“孙大人,动刑!!”

副都御史乃朝廷正三品的官,比孙少衡这个从三品的指挥同知还要高上一级。唐璎有令,他不敢怠慢,拿起火钳就要往那囚徒的脸上戳。

囚徒惊惧之下愤然阖上眼,千钧一发之际,唐璎按下孙少衡的手腕,回眸轻笑道:“原来你才是骨头最硬的那一个。”

囚徒闭眸不语,眉宇间藏着忍耐。

然而,他身旁那个受了断脊之刑的同伙却似遭不住了,拱曲着身子三两下爬到唐璎跟前,捧着她的官靴惶声道——

“是......是舒太妃下的令!”

此言一出,三人神色剧变。

周皓卿和孙少衡齐齐偏过头,似是不敢直面这隐晦的皇室秘辛,唐璎的脸色亦变得极为难看。

须臾,她缩回那只被囚徒握在手里的脚,兀自陷入了沉思——

舒太妃乃太祖皇帝的宠妃,亦是福安郡王的生母,若黎珀是千秋阁的少主,舒太妃为该组织背后的首脑倒也无可厚非,只是……

他们母子若想起事,会做得这般明目张胆吗?

皂靴上印着几个斗大的血指印,于火光的映射下尤显诡谲,湿冷的空气中飘浮着若有若无的腐腥味。

孙少衡蹲下身,欲以官袍拭去她靴面上的血迹,却被唐璎制止了——

“孙大人,我自己来。”

说罢便掏出一只绢帕,迅速将靴头擦拭干净,复又转眸看向那几名囚徒——

“舒太妃为何会接易显的单?”

关于这一点,她始终百思不得其解。

千秋阁虽然一命难求,其首脑却不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儿,接单之前,阁主也会多方考量,评估被杀之人是否会对阁中势力造成影响。

而她彼时不过一七品监察御史,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勉强将易显拉下马,又如何会损及其他人的利益?

舒太妃母子若是真想夺位,针对黎靖北一人便够了,为何会将矛头对准她?

更何况……

唐璎垂眸,耳根渐渐泛起薄红——

那群人若是明白黎靖北的心意,便不会轻易伤了她,如此岂非打草惊蛇?

断脊的囚徒一脸茫然,显然也不清楚舒太妃此举的用意,另外两人则始终缄默不语,神情间未见变化,似乎知道的也不多。

气氛有些僵硬,周皓卿轻咳一声,附在她耳侧提醒道——

“千秋阁便是由太妃娘娘一手创立的,就在她……咳咳……隐去锦州之后。”

说起“锦州”二字时,他目光微滞,似乎有着什么难言之隐。

联想到千秋阁如今的作为,唐璎微讶——

“千秋阁恶名在外,朝廷竟放任不管?”听她提及此事,周皓卿无奈地叹了口气,火光将他轮廓分明的俊容映得愈发清晰。

“千秋阁原先只是一个扶倾济弱的组织,四处行侠仗义,在民间清誉极盛。”

“彼时先帝才登基不久,北梁异动,人心未稳,为了体现朝廷对民间组织的包容性,替咸南皇室拉拢民心,千秋阁起势时,先帝非但没有下令将之铲除,反而大肆封赏,许以特权。渐渐的,先帝顺利坐稳了皇位,北梁那头也安分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

妄议先皇乃大忌,后面的话周皓卿没明说,唐璎却已经猜到了——

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支由他一手扶立起来的队伍会在日后舍弃初心,背恩忘义,而后一步步壮大,以致对皇权构成威胁。

倘若之前的几场行刺皆为舒太妃授意,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她要么被人控制了,要么从一开始建阁的目的就不纯。

而反过来想,舒太妃若只是受了易显的钱财才会对自己下手,那她为何要派人去莳秋楼刺杀黎靖北?黎珀又在其间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一切的一切,依旧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审问完刺客,孙少衡还有公务在身,打过招呼后便先行离开了,唐璎却忽而想起一事,转头看向周皓卿——

“大人若是得空,劳请您引我去会会刘友。”

许是得了皇帝的授意,周皓卿的态度显得十分配合,二话不说便将她领到了刘友的牢房前。

“大人请——”

凌乱的草席上躺着一人,衣衫褴褛,血肉模糊,乍眼望去,身上的皮肉未见完好,显然曾受过不少折磨。

他就这样潦乱地卧在草席上,双目紧闭,形同死人,只胸口轻微的起伏证明他仍然活着。

刘友曾是龙骧卫千户,亦是傅府的忠仆,傅君财资困窘时,便是他将箭美人的制取之法告诉了他,为傅君提供了一条生财之道。

唐璎知道他正醒着,索性开门见山——

“箭美人于嘉宁年间便被列为了禁毒,相关书籍也被先帝下令焚毁,你的那些制毒图纸从何而来?”

刘友并未回答她的话,不仅如此,他连眼睛都不曾睁开一下。

许久,他才哑着嗓子喘息道:“大人请回吧,箭美人一事我无可奉告,我已是行将就木之人,也不差这一会儿了。”

他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却不见多少惧意,似乎早已了习惯了这备受折磨的日子。

望着草垛上这滩不成人样的“肉泥”,唐璎不免有些心酸——

为刘友的愚忠。

刘家满门忠仆,刘父是,刘友也是。

只因傅君临死前未曾供出齐向安等人,亦未交代过禁毒的来源,刘友便要替他守着,死也要守着,哪怕故人早已离去。

“简直冥顽不灵!”

周皓卿抄起虎钳意欲动刑,却被唐璎阻止——

“周大人且慢!”

她令孙少衡动手不过是唬人的假把式,从未想过真正对囚犯处以极刑。

况且刘友这样的人,用了刑罚又能如何呢?这两年来的折磨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唐璎依旧记得她殿试那日抽到的题目——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尚之实而讳其名论,夫以为如何?”

而她给出的答案是——儒法相结合。

执政者既要手腕强硬,严刑峻法,又要怜贫恤苦,以宽服民,国家方可长治久安。

试策后,黎靖北并未立即批红,他是天子,若是贸然展示自己宽宏的一面,势必有损威仪,于治国无益。

唐璎理解他的做法,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黎靖北隔日竟将她的试题连同答卷一并挂入了文华殿的讲堂内,供各大宗亲名儒之后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