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建安幻 > 第24章 第二十三章 “朕又救了你一次。”……

第24章 第二十三章 “朕又救了你一次。”……(1 / 2)

第24章第二十三章“朕又救了你一次。”……

楚杨氏久居维扬,数十年都难得来一次建安,与唐璎更是非亲非故,她的名字本不该出现在她生辰宴的邀请名单上,若非黎靖北有意为之,古月与楚杨氏就不会再次相遇,更不会寻到机会将她杀了,自己落了个流放的下场。

况且...唐璎看了眼醉醺醺的君王,眼眶泛红,心中的恨意再次涌现....

那日,古月前脚方杀完楚杨氏,大理寺少卿董穹后脚就赶到了,董穹将此事上报给黎靖北后,刑部几乎是隔日就给古月定了罪。可此案若是走正常程序,楚夫人杀害章薇,并将尚未及笄的古月卖到青楼等一系列恶事定会被查清,因着这一点,众臣在定刑时也会酌情考量。只可惜...彼时的嘉宁帝早已身染沉疴,太子监国,三司甚至来不及插手,黎靖北就迫不及待地给她定了死罪...

当然,黎靖北这般并非针对古月本人,而是她的夫君崔明和。崔明和作为靖王的舅舅、崔家的主心骨,自然也是黎靖北夺嫡路上最大的阻碍,而他的爱妻古月,无疑是太子下手的最佳人选。

古月涉罪,崔明和若想保住爱妻的性命,势必得拿出点“诚意”来交换,而这“诚意”,就是在古月被流放后,他需要“自请”随妻去惠州,做个正四品的按察副使。

崔明和答应了。

至此,崔家慢慢撤出了建安的权力中心。

黎靖北半倚在桌案上,意识有些模糊,见她面色难过,心中一揪,轻轻呢喃了一声:“阿璎...”

唐璎置若罔闻,忆起往事,声音也有些沙哑,“我被崔贵妃困在桐花巷的那个寒夜,是古月姐姐带人来救的我。”

无论清修多久,她始终没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师父曾常常笑她修为不够,凡俗心太重。道理她都懂,可每当想起这些事,愧疚和愤恨的情绪总会如恶蚁般啃噬着她,让她久久不能平静。

唐璎转过身背对着黎靖北,她不愿让他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

“崔家命妇的身份特殊,古月向来明哲保身,做事谨慎,与那些达官贵人的后宅妇人之间仅仅保持着最简单的生意往来,从不轻易赴宴。”她哽了哽,“唯有我的生辰宴,她是无论如何都要抽空去一趟的…”

古月知道她对生辰宴的向往。

讽刺的事,黎靖北明知她同古月感情深厚,却还是将她期待已久的生辰宴变成了针对崔明和的一环。

唐璎同他结盟的初衷便是希望在她父亲倒霉时,黎靖北能看在她的面子上对她的族人手下留情,可他不仅没做到这一点,还反将她利用了去。至此,两人之间的信任也就土崩瓦解了。

其实,从东宫那些年他对付自己两个兄弟的阴狠手段不难看出,黎靖北天生就带着梁人骨血里的残忍。唐璎了解他,他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是个难得的明君,却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同盟者,与其继续与虎谋皮,不如及早抽身,她一点也不后悔两年前的选择。

许是喝多了,黎靖北的眼睛始终是一副游离的状态,对她的诘问似乎也没太听得进去。唐璎叹了口气,以前在东宫时,他始终严于律己,慎独慎微,这还是头一回见他醉成这样。

唐璎敛眸,长睫微闪,“陛下有陛下的治世之道,臣亦有臣的为官理想,臣不会再与陛下同行,却不介意一道共事,这便是我给陛下的答复。”她顿了顿,“天色不早了,臣还要趁着宵禁前返回府署,就此告退。”

说完,她转身就走。

可脚才迈出一步,黎靖北就忽然上前,大力握住了她的手,声音沙哑道:“阿璎别走...”

唐璎刚想转身骂他两句,却不慎被旁侧的矮几绊了一脚,就在她险些跌倒时,被一双手托了起来,踉跄着撞到了他胸前,不由一阵牙疼。

咸南征讨北梁时,黎靖北曾随她叔父上过战场,练了一身结实的腱子肉,是以唐璎一直都知道,这家伙虽然生了张小白脸的相,身板上的肌肉却十分扎实。

站定后,她方舒了口气,岂料这醉酒的家伙自己却站不稳了,“咚”的一声就栽到了矮几上。

“陛下,陛下?”

见他半天没动静,唐璎彻底慌了。这可是一国之君啊,他虽对她不住,但到底是个贤明的君主,若是就此崩在青楼,先不说于社稷是否有碍,便是这继位的人选…

她咽了口唾沫,目露担忧,“也不知你如今生了几个了…”

反正在她离宫之前,黎靖北是没有子息的。

正慌乱着,矮几上的人忽然动了动,缓慢地擡头看向他,眼神中是熟悉的凌厉之意。

“朕还没死呢。”

此话一出,唐璎算是彻底松了口气,看来是彻底清醒了。

酒醒后,黎靖北捂着酸胀的脑袋,盯着她看了许久,神色复杂,半晌,他和唐璎齐声开口道:

“这两年过的还好吗?”

“为何保朱青陌?”

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唐璎垂眼,率先回复道:“尚可。”比起他的背叛,她在灵桑寺受的那些体肤之苦委实算不得什么。

黎靖北点了点头,沉默半晌,擡眼望向她:“孙少衡告诉你的?”

他说的是她问他为何要保朱青陌的事。

“臣猜出来的。”思及道信,唐璎含糊了一下,“臣的一位故人同经魁死亡的案子有些牵扯,臣便央了孙大人让臣参与其中,孙大人允许了,可等臣查到李翰林身上时,他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并草草宣布结案。”

她顿了顿,看向黎靖北的目光带了些许探究之意,“很明显,他对在场的某位考官存有包庇之心,而有胆量阻止钦差大人查案的人,便只有对其发号施令的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