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西疆和当初的秦国一样,都是以大河为界线。
河水以东,是唐国的土地。
河水以西,则是以月氏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草场。
和北边的匈奴不同,月氏的征伐目标更偏向于西边的城邦小国,对东边的诸夏政权不是很感兴趣。
故而两国少有冲突,不管是唐军还是之前的秦军都没有踏足过河西的土地。
直到唐九年的这场大战。
大唐西乡侯虞子期击破匈奴主力,派人将擒获的匈奴单于和俘虏押送塞内后,就亲率主力尾随那些南逃的匈奴人攻入河西。
北边的草原战场,司马卬和韩信两人会进行收尾,虞子期不需要太过操心。
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趁胜追击,尽可能多的消灭草原力量。
根据俘虏的招供。
匈奴诸部在北上救援草原的时候,冒顿曾命令右贤王部留在昭武城,以镇压当地的月氏部族。
冒顿终归是舍不得到手的河西之地,害怕自己撤走后,月氏王会卷土重来夺回这里,所以留下了一颗钉子。
匈奴单于
其中右贤王帐下足有一万多骑,经过和月氏的消耗后,还有近万人,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那些在流沙之地被唐军击破后南逃的匈奴人,很可能逃到右贤王那里,进一步加强他的力量,到时候再聚集起两万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虞子期紧跟着进入河西,就是不给右贤王收拢残兵的时间。
正因为虞子期行事果断,匈奴右贤王刚见到匈奴溃兵南下,还来不及反应,唐军骑兵就已经杀到了昭武城附近。
右贤王慌忙聚集兵力迎战。
这同样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
唐军不管是装备、士气还是人数,都优于右贤王部。唐军骑兵在之前匈奴和月氏决战的地方,重创右贤王部,斩杀三千余人,俘获两千多,右贤王率剩余的数千人狼狈西逃。
拿下昭武城后,虞子期并不准备放过这个右贤王,继续率兵前往追击。
刚追出一日。
前面逃跑的右贤王竟停下了脚步,并派遣使者前来求见。
“强大的唐国将军,卑微的匈奴小王伊末斜愿意率领帐下的子民向大唐投降。还请将军能够留下我们的性命,让我们能够成为大唐的奴仆与鹰犬,日日夜夜为皇帝和将军效力。”
使者趴在地上,态度十分卑微与恳切。
虞子期略一思索,就猜到了右贤王投降的原因。
他对樊哙、周勃等人笑道:“月氏王被匈奴打败后往西逃跑,连都城和草场都给丢了,这么大的损失他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现在匈奴人向我请降,恐怕是月氏王从前面杀过来,不得不降啊。”
周勃问道:“将军要接受他们的投降吗这一次我大唐对付匈奴,月氏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气,如果接受这些匈奴人的投降,月氏人怕是有所怨言。”
“怨言我大唐行事,由得月氏人来说吗!”
虞子期哼了一声。
自从他收到自己妹子的信件后,已是彻底抛弃过往,代入了现在唐国大将的身份,说话间自有大唐镇北将军的傲气。
答应右贤王的请降,虞子期心中自有打算。
匈奴使者将唐国将军接受他们投降的回复送了回去。
右贤王和其手下的匈奴人大为欣喜。
就像虞子期料想的那样,他们之所以向唐军请降,是因为月氏王就堵在他们的前路上。
他们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
西、东两方皆有强敌。
而北边则是不好穿行的流沙地,南边是羌人占据的高原,往南北两个方向逃跑不仅危险,而且速度也会被险恶的环境拖慢,很容易被追兵赶上击灭,照样是死路一条。
右贤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向唐军投降,保住自己和族人的性命,大概是最好的一条出路了。就匈奴和月氏结下的仇恨,他们要是落到月氏人手中,下场肯定会更加凄惨。
现在得到唐军接受投降并保留他们性命的回复,右贤王不再迟疑,当天就带着部众向虞子期投降。
这让听闻唐匈交战,气势汹汹前来复仇的月氏人扑了个空。
月氏王将文秀叫来,满脸不悦道:“文使者,你们唐国不是和我月氏乃是友邦吗,怎么还收降了这些匈奴人我们月氏的族人不知道有多少死在他们的手上,他们就该全部都去死,怎么能够饶恕!文使者快回去告诉你们的将军,让他把这些匈奴人交出来让我们杀了!”
文秀皱了皱眉。
他不卑不亢道:“正因为我大唐和月氏乃是友邦,所以才会在大王被匈奴人快要击灭的时候出兵相助啊,否则大王还在被匈奴追杀中,岂能有今日回来的机会这都是我大唐的恩惠啊,大王当知晓此事。至于我唐军收降匈奴,我要先回去询问一番,再来回复大王。”
月氏王被文秀说得哑口无言。
因为他还真是靠着唐国相助,才能从匈奴人手下逃生,否则要是让冒顿继续率兵追击,他的脑袋真有可能被匈奴人砍下来了。
想到唐军大破匈奴主力,实力十分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