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强一案震惊天下。
唐皇以赫赫之功平定海内,暴秦、东西二楚、魏国尽数被诛灭,其余诸侯俯首称臣,就连南边的越人也得派人前来请服。
如此威势下,这个襄强居然还敢谋反,可真是脑袋进了水,让人提起就想嘲笑。
没人怀疑他是冤枉的。
襄强是楚王之后,天然就具有谋反的动机。
他违背皇帝诏令,私自铸币并买通官吏的事实,成为了其积蓄力量意图谋反的证据。
而且就算抛开谋反的罪名,光是他私铸钱币,并贿赂官吏包庇的事情就已经构成了死罪。按照皇帝之前的诏令,他所有知情和享受过私铸钱币好处的族人都将以同罪论处。
襄强被押送到洛阳,当众腰斩处死,全族皆被夷灭,以震慑天下。
破获了这桩大案的后将军葛婴,颇为得意。
“我葛婴在战场上没立下什么大功,比不过岳成、韩信这些家伙。但这次抓了一个反贼,试问满朝文武,谁能和我相比嘿嘿,这襄强真是送了我一个大功啊。”
正如葛婴想要的,皇帝公开表彰了他,并赐下相应赏赐,让他大出了一番风头。
同时吴广还以此事做为典型,让全国各地负责剿匪的军队对私自铸币之事进行打击。
在此之前,打击私铸钱币是各地官府的责任。
效果只能说一般。
因为有条件有胆量私铸钱币的人,多多少少都在当地有些势力,像襄强这种以巨资贿赂县中官吏,同流合污的人并不在少数。官吏们得到了好处,大多会掩护他们,最多抓一些没背景的私铸钱币者充数。
历史上吕后、汉文帝想要禁止民间铸币,结果屡禁不止,官府对此无能为力,最终只能放任,很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现在吴广借着往全国派军剿匪的机会,一军二用,对这件事进行全面打击,起到的效果就很不错。
有襄强之事在前,唐国大军威慑在侧,没几个人敢在这时候顶风作案,全国私人铸币之风,瞬间被遏制了下来。
大唐朝廷还正式废除了秦半两,并铸五铢钱发行天下。
秦半两重达十二铢,其钱币又厚又重,两枚钱加起来就是一两,三十二枚钱就是一斤,携带和使用起来确实不是很方便。
且因为半两钱太过厚重,使得那些私铸钱币者,可以将一枚钱熔铸成两到三枚假币,此事有利可图,是除了熔炼铜矿石外的另一种铸币方法。
皇帝新发行的五铢钱就不一样了,两枚五铢钱加起来还不如一枚秦半两重,用起来比较方便。且五铢钱本来就不重,就算重新熔铸再造更轻的假币,也没多少利润可图,大大降低了普通人私铸假币的可能。
五铢钱相比秦半两,还在边缘加上了轮郭设计,可以保护钱币上的文字遭受磨损,同时也可防止被人剪边获利。
新币一经推出,就大受百姓好评。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早已苦秦半两和劣币久矣,市面上流通的钱币逐渐被朝廷发行的五铢钱所取代。便携和规整的五铢钱,让百姓便于携带,同时还不用再耗费精力去分辨钱币的优劣,使得交易过程大为简化,提高了贸易效率,对于经济发展很有好处。
对吴广来说,他将十二铢的秦半两改成五铢钱,不仅避免了被人钻熔铸假币的空子,还省下了大量的铜料,可以用来制造更多的钱币和其他东西,这是一件节省资源的大好事。
吴广还通过垄断铸币权,有效地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调节货币的发行。避免再出现汉朝初年时那种米一石卖万钱,马一匹百金的局面,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到了唐七年(前202年),大唐的经济面貌已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