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初入光伏的青涩启航
2006年,在时代的浪潮中,海泰新能的前身唐山邦德应运而生。彼时的它,还只是一家从事兴邦管道业务的公司,主要与安自来水相关,在传统行业里默默耕耘,为日后的转型积累着最初的养分。
仅仅过了两年,也就是2008年,敏锐的决策者们捕捉到了光伏行业的巨大潜力。这一年,海泰新能毅然决然地切入光伏行业,开启了全新的征程,专注于铸锭、切片业务。
在当时,整个光伏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宛如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市场对于光伏的认知还不够广泛,技术也有待完善,产业链各环节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但也正是这片充满未知的领域,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早期进入的企业,就如同在一片未开垦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虽要面临风雨的考验,却也有着收获丰盛果实的可能。海泰新能便是这勇敢的开拓者之一,在青涩中启航,踏上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光伏之路。
成长:在起伏中砥砺前行
稳步拓展,延伸产业链
2011年至2015年,是海泰新能在光伏领域开疆拓土、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2011年,公司成功建成投产200MW光伏组件生产线,这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海泰新能不再局限于铸锭、切片的上游基础业务,而是向着产业链下游的组件制造领域大步迈进。这一战略布局的延伸,不仅拓宽了公司的业务范畴,更使其在光伏产业链中占据了更为关键的位置。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以及公司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到2015年,海泰新能的总产能已经攀升至600MW。在这期间,整个光伏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竞争逐渐加剧的局面。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然而,海泰新能凭借着前期积累的技术经验、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以及逐步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站稳脚跟。
通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海泰新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自身产品在价格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产品质量把控上,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每一件出厂的光伏组件都符合高品质标准,从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凭借着这些努力,海泰新能在组件市场中逐步打开了局面,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了一定的份额,还开始涉足海外市场,为后续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登陆新三板,多元发展
2016年,对于海泰新能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这一举措为海泰新能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的融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能够更为便捷地获取资金,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通过新三板平台,海泰新能进行了两次定增,总计募集资金1.82亿,这些资金如同新鲜血液注入企业,为后续的业务拓展、技术研发、产能扩张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次年,海泰新能再次迈出重要一步,全资设立了玉泰电力,正式布局光伏电站业务。这一决策使得公司的业务范畴进一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形成了从光伏组件生产到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营的一体化垂直经营模式。通过涉足光伏电站业务,海泰新能不仅能够直接参与到光伏发电的终端应用环节,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阶段,海泰新能的产品线也实现了多样化发展。公司推出了泰合系列、泰极系列等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组件产品,这些产品在功率、转换效率、适用场景等方面各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泰合系列产品功率较高,适用于大型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能够在大规模发电项目中发挥优势;而泰极系列则在转换效率上表现出色,更适合对发电效率要求较高的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
随着产品线的丰富和业务领域的拓展,海泰新能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光伏项目的投标,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成功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内,与国电投集团、华电集团、中国电建等大型能源企业展开合作,为其提供光伏组件及相关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开发了日本西控、联合再生、KIOTO等世界级客户,产品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不断拓展客户群体,海泰新能的市场占有率得到了显着提升,品牌影响力也逐步增强,已成为国内主流的光伏组件厂商之一。
行业波动,逆境求存
2018年,光伏行业迎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国家出台光伏行业新政,旨在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一场暴风雨,对整个光伏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光伏行业在政策补贴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的盲目扩张和对补贴的过度依赖。新政的实施,使得行业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众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海泰新能也未能幸免,受到新政的冲击,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腰斩”,净利润更是暴跌95.26%。市场需求的急剧下降,使得公司的产品销售面临困境,库存积压严重;而补贴的减少,也使得下游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热情降低,公司的光伏电站业务拓展受阻。面对这一困境,海泰新能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公司持续研发高效光伏组件技术,致力于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研发创新,海泰新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更高转换效率和更低成本的产品,以适应市场对性价比更高的光伏产品的需求。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面对国内市场的萎缩,海泰新能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光伏展会、与海外客户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逐步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公司产品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多个地区,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份额。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海泰新能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应对的策略,在行业“寒冬”中顽强生存下来,并为后续的复苏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艰难的时期,公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崛起:厚积薄发的高光时刻
pay_read_le当前卡片暂时不支持哦
业绩上扬,跻身前列
2020-2022年,海泰新能迎来了业绩的飞速增长。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6.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6亿元;到了2021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至45.3亿元,增长率高达70.9%,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36.7%。2022年,公司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营业收入攀升至63.87亿元,同比增长4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亿元。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直观地展示了海泰新能在这一时期的卓越表现。
凭借着出色的业绩和强大的实力,海泰新能在2020年成功跻身为Bier1第一梯队组件生产商。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海泰新能在光伏组件领域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海泰新能已经站在了全球光伏行业的前沿,与国际顶尖企业并肩竞争。在这背后,是海泰新能多年来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不懈努力。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致力于提升产品的转换效率和性能质量;同时,通过优化市场布局,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提升了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创新引领,多元布局
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海泰新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2019-2021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逐年递增,分别为5817.14万元、8377.85万元和.04万元。持续的高投入使得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主拥有了多主栅组件技术、双玻双面组件技术、PERC组件技术、半片组件技术、大尺寸组件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取得47项专利和4项软件着作权。这些核心技术的掌握,不仅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种类,还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