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翌日辰时还没有到,武校门口就有家长带着孩子在门口站着等了,随着太阳升高,越接近辰时,大人和孩子也越来越多,也有孤零零一个来的小萝卜头们,他们挤在人群中。
这个武校完全就是按照上一世的学校建的,守门的有保安室,大门还是做的跟围墙一样高,铁栅栏门,也是县里首家用这个铁栅栏当门,当时门做好按上的时候就在修学校和曾士他们这边热闹了一阵,随后在开馆的时候,不少人都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稀奇古怪的大门。
守门壮实的小王、小江一早就来了,按照荆行吩咐的在武校里面巡查了一遍,还遇到早起就用功读书的四个进士先生,他们朝四人敬重地打了招呼,四人都很友善回应。
两人一路回到门口给他们准备的工作的地方时,就看到外面等着的人和两位武教先生。
这两人正是唐武和唐寅两人。
他们正被几个大人拉着闲聊。
小王小江连忙去给两人开门,让他们进来,小江他看了看时间,还差几刻钟,便对外面的大人孩子道:“你们在等等。”
而外面等着大家也第一次感受到这门的好处,这不,他们都瞧见两个有着结实肌肉的武教先生进去就往左边拐,随后就看不到了,而两个刚刚开门的走进门旁边小房子里。
就有一个汉子朝小王喊道:“喂,小兄弟?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你来帮我们开开门呗?”
小王听到,从保安室里走出来,他道:“这还没有到辰时,不能开门,这是学校东家说的,你们下次不用来的这么早。”
大家一听是荆行说的,便也耐下心等时间,还顺便跟小王聊起了天。
“小王,你今年多大了?是哪里人?”
严肃认真的工作崽的小王不回答这些问题,只是让他们好好等着,到时间了他就会开门的,小江也是个严肃话也不多的人。
没有过多久,启东两兄弟便从宿舍来门口了,荆行这边也到了。
外面等着的众人看到荆行就面露笑意,亲切问好。
荆行看着他们,在低头看看这些小萝卜头,“以后不用来的这么早,校门每次都是辰时才开。”
众人都点头,都依荆行的,但是没有人改,每天早上就到武校门口等着了。
这时候辰时也到了,小王和小江打开两扇大铁门,家长们带着孩子走进去。
他们当时带着孩子来报名的时候还没有听说会有进士来教书,当时荆行就让他们一切听从学校安排,早上辰时送孩子来上学,晚上酉时来接孩子。
有些家长闻言都无语凝噎,他们家就在这县里,让他们天天来接送孩子,浪费他们时间干活,孩子就在这镇上天天跑着耍,还怕丢了不成?!
有大人就在那时候说过,荆行做好防范,道:“那直接签一个协议,孩子丢了被人牙子拐走了,到时候就不是我武校的错了。”
那家长立马点头,爽快表示:“行啊!我们家孩子天天在镇上乱跑,认路又认人,根本丢不了!”
签字的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听荆行的,让来接就接,完全配合。
荆行看着他们进入学校,启东两兄弟怕他们找不到班级,便走在前面喊,“班级都是按顺序的,一到六,找到自己班级,孩子们就可以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到时候会安排先生来的!”
家长们连连附和表示知道了,把孩子送到班级后千叮铃万嘱咐让孩子好好听先生的话,不要调皮此类的话。
孩子也像小鸡啄米点头,奶呼呼应着说知道了。
四个进士先生看着这帮小孩子,萝卜头一丢丢就来读书,这般他们忍不住想起自己年少时读书样子,心里越发和蔼起来。
四个进士先生,再加上唐武和唐寅,六人都被荆行再次之前培训过,六人在辰时三刻来到自己的班级里,四个进士和唐寅这边都挺好,只有唐武这边,有些胆小的孩子差点被这个凶的不行的高大先生给吓哭,全班也是从吵闹见到这人后立马安静端端正正笔直坐着。
先生们都按照流程,从点名到齐,再到让小孩子们出去排按高低两队,哥儿和姑娘来读的是真的少,都是父母的心肝宝,大部分都是家里男孩子,分配好位置,就叫了几个长的高力气壮的孩子来搬课本。
大家一听有课本,一双双大眼睛就亮晶晶的,眼里心里满是期待,先生们一走,孩子们便开始叽叽喳喳起来。
说起这个课本,当时荆行和启东打听到这县里有两个书坊,“黄金屋”这个比较大,“颜如玉”不仅小,人也少。
当时荆行想的是这个“黄金屋”怎么说人都比较人,到时候制作的也快,荆行便选择了这家,去之前习惯性地打听了这家,风评都挺好的。
然而,当两人去了这家,小厮听闻两人来意随即去找来了书坊管事的,荆行和启东两人坐着等了许久,这管事才姗姗来迟。
双方见面,启东再次把来意说明,那管事不仅没有表示来迟的歉意,还听到他们印刷两百本书的时候,嗤笑了一声。
管事放下端起的茶盏,对着荆行道:“不是我说小兄弟,我们店要接都是接千本万本的,这不是我不干,是这个数实在太少了,要不你再多印一些?咱们这里印刷一本就是三两一本,要是按这个价格来算的话,这两百本的价格还付不起这些工人的工钱。”
管事目光从两人面上扫过,“要不你们再加点钱?”
启东看向荆行,荆行开口道:“敢问店铺现在接的活排到什么时候了?我们在下一个月月初就要,可以制作出来吗?”
管事一听他
这话,就下意识觉得荆行这边不会加钱,他笑着道:“估计难,我这边数量大,还有三四单这种千本的,像我们这种讲究的就是先来先制作,实在没有办法把你这边插进来。”
这管事说话总是带着一种调调,说的这些话让人听了就是不舒服,再加上这人之前迟迟才来,既然说不拢,荆行便带着启东离开了。
启东和荆行走在路上,启东道:“‘狗眼看人低’这句话用在刚刚那人身上还真的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