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表演(2 / 2)

告别,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主题。

冥冥之中,好像有什么东西牵引着他,于27岁,跋涉过万水千山,来到这位名动中外的导演面前,去向他展示一个中国北方偏远小镇男孩从小到大经历过的最刻骨铭心的情感。

其实何西寺对于情感的细腻捕捉与把控早已炉火纯青,他天生就擅长在电影中拿捏这种细微入理的暗扣。姜也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征服他的技巧,导演本人已经见过太多技巧上的东西,司空见惯。所以,他决定这次扔掉一切技巧。

扔掉一切技巧,等于放弃所有告诉自己一定要演好的心理暗示,也等于放弃一切努力去说服别人的努力,亦等于不再执着于弄明白这场所谓的试戏代表的究竟是什么。

姜也将椅子往前推了推,摆在长条桌正中央。那本书合拢,小心摆在桌子右上角。然后他倒退三步,拎起脚边的双肩包,如同倒退7、8年,站在一个看不见的门口。

向内眺望,那是父亲背对着他,惯常坐在餐桌前的场景。

遗憾是什么?是年少的他无数次在门口经过,看到逐渐苍老的父亲头发上间杂的白发越来越多,却没有开口,只是一句“我走了”便转移开的视线,和远去的匆匆步履。

直到父亲走后,注定此生这一幕他再也无法忘记。

为什么,在那么长的时光里,都没有在离家前,多跟他聊一句话?其实他不止一次地想这个问题。

哪怕有一次。

也许,就是这次了。

他于空荡荡的座位上慢慢看到父亲佝偻的背影出现,变得越来越清晰。

可能是听到他的脚步声,父亲回过头来,脸上是爬满的皱纹,眉心是经年累月没有展开而留下的川字痕迹。他看向姜也,脸上其实没什么表情,但那双眼睛,那双深陷在眼窝中的,布满血丝的浑浊的眼睛,却似乎总含着什么。

姜也原本推门的手停顿了一下,单肩背着包转过身来,朝里看。

姜也是笑着的。

他的微笑并不是那么自然,甚至有些僵硬和尴尬的,但他竭力保持着那种微笑,看着眼前的父亲。

父亲站起身,他也走上前来,在离椅子一步多点的地方停住。此时他的视线微微下落。

小时候,父亲一顿吃两碗饭,他连一碗都不一定吃得完。再后来,不知不觉中,他长大了,个头蹿高超过父亲,一顿要吃两碗饭还不够,父亲却越吃越少,一碗就打住。

他们再没有小时候那种亲密无间,变成了男子汉和男子汉之间的交往,是冷硬的,疏离的,客气的。青春期的孩子与父亲保持着距离,再也谈不上什么交心的话。即便他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叛逆期,也没有跟父亲有太大的矛盾,生活仍因为母亲的离世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准备好了?东西都拿了?父亲也勉力回应他的笑容,低声问。

“嗯。”姜也手插兜里,继续维持着这个尴尬的笑容。

父亲下意识地点点头,也没什么能再帮到他的,于是擡起手,想拍拍他肩膀。

这一刻,姜也突然上前迈出一步,朝他展开双臂。将那个小小的肢体接触改变成了拥抱。

父亲似乎有些错愕,但很快接受了他的。

父子之间的拥抱就像蜻蜓点水,稍稍一碰就迅速分开。他在抱住父亲的一霎那,从他怀中闻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油墨香气。家里的杂书废纸一堆一堆,生活的困苦没有抹去父亲那点不费钱的小爱好,母亲走后,他除了挑起生活之重,仍然保持着看书写字的习惯。

尴尬的拥抱之后,他再度将手插回口袋,往门口走了两步,回头再看父亲。

父亲也看着他,用那一直含着什么的眼神将他望着,没有说话。

其实细想起来,这件事遗憾在于,两人从未向对方表达过自己的内心想法,而彼此也不是什么读心大师。所以如果再有那么一次机会,来得及与父亲告别,他会选择告诉他自己在想什么。

于是他停下来,突然喊住父亲。

“爸。”

父亲擡眼,与他对视。

“对不起啊,我应该多抽点时间陪你的。”姜也语调轻松,却抑制不住一丝细微的颤抖。

父亲什么也没说,他一向下垂的嘴角微微擡起,垂头看了眼桌上的啤酒,又擡头看了眼姜也。

父亲不知道该怎么接这句话。然而就在那一眼再次投射到他身上了,父亲朝他挥了一下手,点点头,什么都没说,但已经做好了目送他离开的准备。

姜也是在那一刻突然明白了父亲眼神中的深意。

那是一种关乎时间的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