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14)
【和淳于长的争斗,只是小试牛刀,让王莽尝到了特权和身份的好处,那么刘欣的打压,则是让王莽尝到了权力不在自己手中的滋味。这次用儿子的命,铺的回长安的路,应该能够让王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权力的一些东西,明白权力中的一些内涵。或者说,这一次教训,让王莽脱胎换骨了,也或许是唤醒了他骨子里的一些东西。他从最开始的对身份权力的浑不在意,变成了一个为权力而疯狂的人。】
【这次回到长安,虽然没有官复原职,手中也没有什么权力,但对王莽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他的政治资本从来和别人都不同,他多年来攒下的声望和名气,才是她最强的资本,也是其他任何人都没有的底气。】
【这一次的王莽,真的有甄嬛回宫那味儿了。在刘欣做了五六年皇帝后去世,因为没能留下一儿半女,所以王政君直接去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也没有人能阻拦。王政君一占上风,王氏一族立马又顺势而上了。王莽重新当上大司马,并推举九岁的刘衎上位,自己则在背后代理政务。刘衎的身份也很微妙,他是刘奭的亲孙子,可不是王政君的亲孙子,而且母族没什么势力,说白了就是个吉祥物,是个门面招牌,背后真正的掌权人是王氏和王莽。】
选一个九岁的幼帝登基,这心思,谁都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图人家年纪小,管不了事,好掌控呗。
刘彻刚刚因为那句诗而激起的情绪,刚平静没多久,又被这种事气到了。果然是这个王氏最可恨,把他们刘家的子孙当什么了?当萝卜吗?专门用来占着皇帝这个坑的?
特别是王政君这个老娘们,怎么活那么长时间?不仅把丈夫熬死了,还把儿子熬死了,孙子辈的也被她熬死了,真是祸害遗千年啊!
刘彻心中骂骂咧咧,属实是对这个王家恨的不行。
周围人都能听到皇帝咬后槽牙的声音,一个个绷得更紧了。
朱元璋想起,自家最丢人的孙辈朱祁镇,也是刘衎这个年纪登基的,果然幼年天子就是不好,年纪太轻压不住事。说来说去,还是他爷爷和他爹死太早,要是他爹多活个五年十年的,也不至于让朱祁镇那样傻不愣登的样子就做皇帝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拿起朱棣剥好的果子,恨恨地咬了一口,看来老四这一脉最大的问题是短寿。
玄烨对比着王政君的操行,越发感叹自己曾祖母的厉害,要不是曾祖母一直在上面坐镇,自己八岁登基,境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对比着刘衎的情况,嬴政突然觉得,自己可能还真是那个独树一帜的存在。自己也是13岁就做了秦王了,不仅没让秦国垮掉,最后还一统六国,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存在。
【王莽重回权力中心,重新当上了大司马,但刘欣一个外来户占据皇位后,导致他状况跌落的事,给了他不小的心里阴影和压力,如果权力不掌握在他自己手里,他就没安全感似的,所以哪怕官复原职,甚至权势比在刘骜当皇帝期间更盛,他也并未满足。他走上了排除异己的道路,现在赶走的是他的亲叔父王立,对其他人,更是彻底执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方针,开始像他伯父王凤一样,排挤打压非他阵营的人,培植自己的党羽。】
【王莽的画风转变这么大,主播稍稍研究了一下,觉得主要是他内心没有安全感。他之前做出甘于过简朴的生活、礼贤下士的样子,是因为他背后有王氏做依靠,所以即便是生活上过得一般,但他仍旧是有王氏做底气的。可是刘欣当皇帝那几年,他突然发现,别说王氏了,就是他亲姑姑王政君也不靠谱,竟然连刘欣这个毫无根基的新皇都斗不过,所以他干脆自己上,变得六亲不认了。更何况此时王政君年岁不低了,谁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死?她一死,王氏倒了没什么,王莽可不想再吃那份苦了,所以他干脆自己当起了自己的依靠。】
赵德芳听得啧啧称奇:“贬官对人打击有那么大吗?”
赵匡胤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本身赵家就是身份不低的人家,所以赵德芳从小也没吃过什么苦,更没体会过阶层跌落是什么感觉。
赵德昭十分肯定得点头道:“打击特别大,所以唐时许多诗中,都是写自己仕途不如意甚至被贬谪以后的苦闷心情,有些人直接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了。”
赵德芳撅了噘嘴,说:“那这王莽,也只能算作是一个普通人了?”
赵匡胤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这世界上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生的不如意,打击是特别大的,只是有些人心态好,际遇好,但大多数人都没重来的能力和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