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水泥路(2 / 2)

三轮车离开地,便上了新修的路。

这路才修好十几日,正是看着亮堂的时候。因着宋清两口子的缘故,孙淑一先修好了白溪村通向县里的路,好让人把用在路上的功夫省下来,有多少算多少,最好全放在衙门的事儿上去。

说起来修路还有个小插曲。

宋清把修水泥路的一应事宜都准备好了,可真要孙淑一或者衙门出钱修路,虽然只要出点人工费,那倾家荡产也难修一个县的。

于是孙淑一就想出了个馊主意,也不算馊主意,甚至可以说主意很好。跟宋清商议过后,两人便把泞阳县下辖区内大大小小的富商乡绅聚在一起了。

先领着各位老爷走了白溪村到县里这段路,让人感受感受水泥路的魅力。等人人都惊叹不已的时候,再由宋清说说修这一段路只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将来能带来多少多少好处,直把人说得心动不已。

然后便由孙淑一出面唱黑脸,也不搞什么弯弯绕绕,直接让老爷们捐钱修路。

你要是舍不得这几个钱不想捐也可以,以后路修好了你家货物总要卖到别处去吧?除非你不走新路,不然就收你高额过路费。你一车货物利润五十两?行,过路费就二十两。

还有人哭穷随便捐点儿?她弟弟孙睿跟几家公子玩得好着呢,怎的给孙睿送的小玩意儿这么贵重,现在倒是拿不出钱来了?先给你名字记上,到时候路修好了再拿钱当过路费补上吧。

什么?要去告她搜刮民脂民膏?她话就撂在这儿了,谁想告她尽管告去,她世叔是矩州知府,她爹是大理寺卿,想告尽管去京城告。虽然让宋清看出了猫腻,她照样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

泞阳县这些老爷们要是真有门路,早都把生意做多远去了,也不会让一个县丞压着这么多年。

但其实也没必要撕破脸不是。本朝虽然允许商户子科举,士农工商这个序列还是没变,也从没哪家孩子真光宗耀祖了,至少泞阳县没有。

谁家不想改换门庭啊?那你得让孩子走出去啊!路也没有,赶明儿要是你家孩子考上秀才了,你让他飞去矩州考试?亦或是飞去京城?他又没长翅膀!

再说了,现在泞阳县附近的山匪她已经剿了,要是路再修好,那你家出个文曲星君的日子不是指日可待嘛!暗搓搓提了一嘴自己的政绩。

总之一番话颠过来倒过去,威逼有了利诱也有了,一帮老爷半是自愿半是无可奈何地捐了修路钱。好在孙淑一对他们家底还有点谱,没狮子大开口,否则还真就鱼死网破算了!

话说回来,水泥路是真好使。原本从白溪村到县里要差不多半个时辰,现在骑车只要两刻钟就能到。

宋清先到杨夫子家,每样蔬菜捡些出来装了满满当当一筐。

杨夫子家虽然只有两张嘴,但是有些学生实在贫苦,家里揭不开锅了也勒紧裤腰带送孩子来上学。

杨夫子夫妻两人心善,常常留学生在家里吃饭,有时候甚至让学生带粮食回去。若学生家不肯收,便说是借的粮食,等来日学生学成了、有收入了再还给老两口便是。

不说沈之洲过两年考试的时候还要杨夫子作保,就是杨夫子肯收沈之洲做学生的恩情,宋清时常往杨夫子家送些东西也是应该的。

杨夫子学问好人品好,却并不古板。知道二人日子过得好了,还在官府有了差事,收两人东西也不推辞,痛快得很。

送完夫子家,宋清紧接着送去汪师傅的铺子里。汪师傅现在也忙起来了,胳膊养好了之后便有很多订三轮车、自行车的单子,加上两个徒弟也忙得不可开交。

而且汪夫人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前几日刚办了满月酒。两家人这关系也该多走动走动。

然后送了些去铺子里给舅娘,便都拉去衙门。给孙淑一送了点,剩下的都送去东西花厅,给姑娘哥儿和几个小孩子添盘菜。

孙淑一给宋清的地到底给晚了些,要是早给一个月,现在都能供衙门妇孺的吃喝了。

菜送到正堂的时候,孙淑一刚好在吃中饭。

其实这个点有些人家才吃早饭。不过她刚从正在修的水泥路那儿回来,马上又要去石岩镇看看石沙,来不及吃午饭了,干脆先吃了再去,不然来回一趟还得花不少时间。

见孙淑一满身水泥浆子,头发上还有明显的灰尘,菜送到了宋清马上就去西花厅了。他只是个农事官,修路这事儿可不归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