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圩五(2 / 2)

蔺昭没看惠王和张公公交接蟋蟀,反而挑起眼皮去观察上首,圣人仍促眸盯着中央,皇后呢?她好像自始至终注视左首,完全没理会惠王。

皇后在盯她的好大儿么?

蔺昭心头冷笑,微微压低下巴,长长的羽睫掩盖眼珠转动,顺着皇后所望看过去,竟然不是卞如玉,而是丽阳。

蔺昭噙笑。

德宗皇帝的佘皇后,有一凌姓侍女,后来嫁给左司射王于中,生育一儿一女。儿子少年时做当时太子,如今圣人的伴读,早殴,不然定做高官。

女儿与冷梦云年纪相仿,凌夫人斤宫探望佘皇后,时常带着女儿,有时还留宿三五日,来往甚密。

王家女儿后来入了太子府,盛宠一时,生下当今圣人的第一个孩子——丽阳。

但坊间有传,皇后冷梦云在嫁去淮西前就已失身,丽阳公主其实是皇后的亲女,彼时迫于形势,移花接木,寄养在王侧夫人名下。

圣人当时也不是真宠王夫人。

蔺昭羽睫微颤,据梁彻传回情报,丽阳手头可能真有他没查到的,她是皇后亲生女儿,卞如玉一母同胞的证据,所以才敢理直气壮放诞嚣张。

蔺昭攥紧酒杯,恨意更甚。

那丽阳也在喝酒,仰着脖子一杯接一杯,一壶再第二壶,全喝的葡萄酿,脖子已泛薄红。

当惠王和张公公交接完,捂着蛐蛐回到座位时,皇后的劝谏刚好响起,清脆悦耳,不掩担忧和关切,直呼丽阳闺名:“琉璃,你不能再喝啦——”

蔺昭不动声色,眼瞥着桌面,既没看皇后也没看丽阳,心中默道:恶心。

丽阳笑呵呵:“母后,儿臣不会醉的——”

话语随着秋风往上飘,送进圣人和皇后耳中。

这风里明明也带着浓郁的酒气。

圣人沉下脸:“你母后让你少喝就少喝,听她一回话。”

原本歪斜靠着的丽阳闻言,缓缓欲坐正,步摇随风一阵脆响,黄金打造的流苏颇重,朝前倒,人也被带着前栽。皇后误以为丽阳要吐,急忙起身,奔向丽阳,用帕子接在她下巴下。

皇后记得,上回丽阳醉酒也是喝的葡萄酿,吐出来赤红酒水,她还以为是吐血,当场吓坏。

“这回可别再吐啊!”皇后嘟嘴,神色不像丽阳的嫡母,反而像她姊妹,“不然本宫要担心死了……”

丽阳眸中泛起一片柔光,似有所动,轻缓应声:“是儿臣不对,让母后担心了……”

蔺昭无法捂耳,于是垂首,真真令人作呕。

少倾,他又重擡起头,但不侧首,仅用余光偷偷窥看圣人。

圣人正一边注视皇后和丽阳,一边饮茶。

“相爷——”沈顾行又在找他碰杯,正好,蔺昭自斟一满杯,左臂伸出缩回,与他隔空碰了下,微微扬起下巴,一小口一小口,慢咽细品。

同时一心二用,余光默数。他一杯见底的时间,圣人饮了四盏茶。

圣人已经贪饮到这种程度,蔺昭细想片刻,翘高嘴角。

“喝这么多晚上睡不睡得着啊?”已经回归上首的皇后站着,俯视问圣人,语气不悦,嗓门也没刻意压低。

满场皆听见,满场装聋。

圣人仰头,笑对皇后,小声解释:“朕有点高兴。”

所以多贪了几杯。

“高兴你怎么不喝酒?”皇后一把夺过圣人手中茶盏,“茶喝多了也不好的。”

“父皇。”丽阳已经完全坐端正,附和着唤了一声。她笑时眉毛会不由自主地挑起,眉间那一颗小痣就格外分明:“母后言之有理,茶喝多了亦会酔茶。”

“大姐姐说得对,您就少喝点吧。”许久没开口的卞如玉也附议。

丽阳笑僵了下,但只刹那,几不可察,随后便和煦点头:“是啊,我和九弟想得一样,好关心父皇——”

远处,下首不及上首灯光明亮,加之蔺昭又稍稍垂首,大半面貌都隐在幽暗里。

他食指在杯壁上摩挲,听这一家四口你关心我,我关心你,可真是受够了,几时停?

偏巧底下官吏还要吹捧:“陛下福泽广大,公主殿下和九殿下都至纯至孝,以奉始终。”

这些个拍马屁的,还揣摩圣人心思,把功劳归到皇后身上:“说来还是皇后娘娘母仪典范,辛苦矜育,才养得出二位慈孝殿下。”

蔺昭面上泛笑,也跟着附和,随众人一道表衷心,说殿下们孝当竭力,尔等则忠当尽命,心头却有点怀念吴王那个疯子,如果在场一定会呛声,闹一场,比一边倒的吹捧舒畅。

圣人眉眼弯弯,慈眉善目,频频颔首:“是啊,一家人在一起就该和和气气的。”他点了两下脑袋,不疾不徐感慨:“中秋月圆,人……也到底该团圆。”

众人瞬时噤声,有些人诸如卞如玉丽阳,揣摩出深意,或倒吸一口凉气,或嚅了嚅唇。

圣人向来决定的事都不会受影响,续道:“匡儿最近如何啊?”

诸子嗣中缺少吴王,如何团圆。

圣人这是要将吴王放出来吗?

底下官吏大多受过吴王惊吓,好些抑制不住,脸色渐白,连张公公也不大期望吴王复立,出列禀道:“回陛下,六殿下似乎仍不大好,据回报经常在府里发火,砸东西,还频繁鞭笞下人。”

圣人却道:“他是憋坏了,放出来就好了。”

就这么一句带过,解除了吴王的圈禁。

卞如玉先瞥太子,见其面色恬淡,亦有纵容吴王之色,他只好自己分唇:“父——”

圣人却也看向卞如玉,皱起眉板起脸:“还有你,玉儿!”

猝不及防,卞如玉先咽下所有话,听圣人讲。

圣人道:“你太子哥哥,六哥,七哥皆已有子嗣,就你没有。来年双十也该开枝散叶了,朕为了你挑了几家,你且看看,哪个最有眼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