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嬴政有子如此,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烈儿,你真的让父王太惊讶了。”
嬴政听到这话,原本平静的脸上也泛起了波澜,从震惊到狂喜,显示了嬴政对这句话的深刻领悟。
以及对自己儿子的强烈期望。
就在这时。
辛胜快步从大殿外跑了进来。
百官在震惊的目光中回过神来,看向了辛胜。
“臣参见大王。”
辛胜直接弯腰行礼。
“宫外的情况如何?烈儿是如何处理淳于越和那些儒生的?”嬴政也回过神来,关切地问道。
“回大王。”
“淳于越被太子关进监狱,五千儒生被太子殿下下令活埋。”
看到嬴政问起如何处理儒生,辛胜立刻回答。
这话一出。
群臣脸色大变。
“不好,太子殿下终究还是没有停止杀戮,这一杀,可能会引发大问题。”王绾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杀一个淳于越还好,但杀了五千儒生,这对世界来说,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可不是好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根本防不住。”
“这件事必须想办法压下去,否则后患无穷,毕竟我大秦才刚刚掌握天下。”
听到辛胜的话,满朝许多文武都不由得哀叹起来。
言语间有些责怪赵烈冲动地活埋儒生。
辛胜见此。
立刻再次开口
“大王。”
“太子殿下处理淳于越乃至那五千儒生,是顺应民意而杀。”
辛胜大声奏报。
“辛统领,何为顺应民意而杀?”王绾惊讶地问道。
“难道相邦还有诸位大人没有听到王宫外沸腾的民意?没有听到那震天的喊杀声?那些都是所有围观百姓对处理儒生的民意。”
“太子殿下诛杀儒生,诛杀这些不忠不义的叛逆,一是为了维护秦法,二是为了顺应民意。”
辛胜一脸敬畏地说。
然后将王宫外的情况全部报告了出来。
当此消息传来,众臣再度震惊。
这场看似无解的逼宫之局,挟持着民众的意愿,竟被嬴烈轻而易举地化解。
“淳于越确实机智,以民众的意愿来要挟大王,使大王不敢对他采取行动,然而今日太子一出手,便直接利用民众的意愿将淳于越及其儒生同党一并处置。”
“在这片土地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民众的意愿是国家的根本,民众的意愿要除掉淳于越和那些违禁的儒生,世人不会责怪朝廷,反而会敬重朝廷顺应民意,使民众归附。”
“太子殿下的这一举措,实在是高明。”
“这一举措赢得了天下民心,使朝廷受到敬畏。”
听到辛胜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众臣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心中也涌起了敬畏之情。
嬴烈的手段,确实让他们感到震惊。
以往面对这种以民众意愿为要挟的情况,朝臣乃至朝廷都束手无策,除了驱散人群外,别无他法,或许也只能顺从所谓的民意,做出一些调整。
但今日。
嬴烈开创了先例。
这也表明了嬴烈作为太子,其手段之强硬,令人不寒而栗。
“嬴烈。”
“除非是篡位夺权,否则太子之位将坚如磐石。”
“再者,即使嬴烈真的篡位,大王或许不会动怒,反而可能会将王位传给他,毕竟嬴烈实在是太出色了。”
满朝文武心中都充满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