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汴京美食经营录 > 第52章 改造小酒楼我儿如何?

第52章 改造小酒楼我儿如何?(1 / 2)

第52章改造小酒楼我儿如何?

宋家酒楼在汴京城南算是中档,满座时能容纳近百客人。

整体占地从楼眺下呈“吕”字形,前头的小口属于店铺部分,由一座两层楼阁与两间矮房合围起来,当中留置一小院,墙下堆五六口大缸,里头存酒。

后头则分布两间灶房、两间通铺屋舍。

前店与后舍之间由一条铺了青砖的小道连起,院墙上开月洞门,从门洞看去能窥见后那棵海棠,春夏时节颇有意境,也是虞蘅最喜欢的地方,打算用来好好捯饬成等位区。

似如今虞记这样,人一窝蜂挤在店门口,又没个座位好坐,着实不像样子。

虞蘅与苏静云去谈价时,接待二人的不是先前那一肚子坏水的掌柜,而是东家宋官人直接出面,一开始见两人年轻以为好糊弄,张口便要价一千二百贯。

好一通讲价,叫宋官人一边摇着头感慨“如今的小娘子当真好伶俐”,一边说好以一千贯价格成交。

另外,店中原来的桌椅板凳自然也归她们。

从宋家出来,虞蘅问苏静云:“觉得如何?”

苏静云含笑:“已是比想象中好太多。”

虞蘅点点头,也干脆利落:“那便凑钱吧。”

苏静云开始说,要将宋家酒楼买下来“送她”。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让虞蘅头疼得厉害,“正说你前路呢,好端端怎又扯到我身上。”

苏静云笑道:“我如今这一切,一半得亏了你,还要多谢你出谋划策。”

“又看你与兰娘每日风风火火,觉得着实有意思。”

虞蘅怕她还要再说什么送不送的,拒绝吧简直是与天性抗争,不拒绝吧又好似昧了良心,于是拍板开口:“成!那就盘!”

不过却不是她一人所有,而是二人合资,类后世股份制,年底时分红,至于平日酒楼平日经营事项嘛,苏静云或许还不太懂,两人有商有量着来便是了。

临近清明,整座汴梁城都笼在薄雾浓云的烟雨中。

这样的天气,该叫人心生惆怅才是。

端王坐在朱漆描金的画舫中,清风带来潮湿的水汽,掀起碧色船帘一角,透过舷窗,遥遥可见烟雨蒙蒙中林立的粉墙朱户。

一落船,立刻便有开封府的官员迎上来,请他换马车。

府尹裴相公是京里的老人了,今日也亲来相迎。见到故旧,端王露出点感慨唏嘘的笑意:“许久不入京,今日故地重游,仍旧是记忆中模样啊。”

“不必换车了,来人,备马,本王想好好瞧瞧街景。”

说来,端王在兄弟中行三,与太后年纪相当,瞧着却不过六十余岁模样。

年近古稀,还有不服老的心,众人佩服之余,不管自身骑术如何,都打马在旁小心随护,生怕这位天潢贵胄一个老眼昏花,不慎从马上跌落。

在这汴京城内当官,每逢年节大日子,他们便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用的,唉,唉!

一路走一路瞧,瞧着眼前汴京繁华绣丽景象,端王嘴角噙着微微的笑意,与随行官员闲谈,说的不过是刚刚结束的春闱,以及关心宫中太后与官家的身体。

倏尔,他听见不远处街巷传来敲锣打鼓的礼乐声,喧腾得很。

“是何喜事,阵仗这样大?”

端王眯起眼,看向那处方向,依稀记得,谢氏后人便住在此。

裴府尹今日早上才被一双儿女各从手里抠去五十两银子,说要给友朋置办“开业礼”,因此知道:“回王爷,城南今日有一家正店开业,这才热闹了些。”

端王点点头,故地重游,方才又想起“谢氏”,许多前尘往事一道涌来,眉眼间不可查地带上了一抹阴郁。

甫入了宫,先去见官家。

官家今年四十余岁,与他见面,浑然没有帝王权威,反倒似父子般,这便是吃了长兄与幼弟的亏了。

说来,当初端王亦是有力的储君人选,与前头两位皇子斗得不可开交,可惜都在最后关头失了帝心,这才叫敦厚温吞的官家捡了漏。

官家目光温和地看向端王,也不知自己这位兄长心里头,有没有存着不甘啊。

*

临近晚间,浮白馆一扫先前还挂着宋家酒楼时的寥落冷清,杯盏碰撞的“噼啪”声与店内烛火爆的灯花响在一处,更添热闹。

双层小楼紧挨着的两间矮屋,原本也是酒楼的范围,却因为空间狭小、光线阴暗,被虞蘅拿来打通,改成了一家粉店。早间卖水粉、拌粉、鸭血粉丝,宵夜各种酸辣粉、砂锅粉、米线。

掌勺与管事,赫然便是从前摆摊卖粉的梁娘子夫妇,虞蘅将她们招揽了来。

若有人从此处一眼看到头,便能惊奇发现,不仅是原先的宋家酒楼,连着一排四五间铺子,都挂上了虞记的招牌。

粉铺、包子铺、点心铺……最瞩目的,当然属街口的虞记,与这一溜烟的尾巴“浮白馆”。

有老客诧异地走进虞记,忍不住打听:“虞娘子发财了?”

当然没有天降横财,便是盘下浮白馆的资金,还是向市易务借的贷呢。

她原本还没想到这一处去,是请教过谢夫人,对方告诉她市易务对商贩提供低息贷款,方式有二,一则请人作保,一则拿金银房产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