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女生耽美 >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 气死不偿命 朱元璋:这是脑子被驴踢了……

气死不偿命 朱元璋:这是脑子被驴踢了……(1 / 2)

气死不偿命朱元璋:这是脑子被驴踢了……

有王振指天发誓的忠心可鉴,这话也就朱祁镇能自洽。

在别人那里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甚至不能忍受。

于谦等大臣心底憋着气,看王振的目光越发不善也不喜。

有些大臣选择明哲保身,但有些大臣见朱祁镇如此态度,便依旧选择了附和。

正在这时,又听天幕继续道——

【哦对,明英宗朱祁镇不仅下旨两天后就要出发,王振跟着随行,还几乎带走了明朝中枢的绝大部分文武重臣。】

正统群臣:什么???

带走谁???

不对,带走多少???

【比如核心的文武大臣有英国公张辅,靖难名将张玉之子,四朝元老,明朝最高军事勋贵。】

【成国公朱勇,靖难名将朱能之子,京军“五军营”统帅。】

【兵部尚书邝埜,主管全国军事,曾多次劝阻亲征未果。】

【户部尚书王佐,负责后勤粮草调配,因王振独断专行无法履职。】

【内阁学士曹鼐、张益,文官集团核心,随行参与机要。】

【另外还有刑部尚书丁铉,工部尚书王永和,都察院右都御史邓棨,大理寺卿萧维祯,翰林院官员——侍讲学士张益、修撰钱溥等十余人,以及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等。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王振党羽,如钦天监正彭德清、宦官郭敬等。】

【据统计,明英宗亲征所带文武官员规模空前,大概有100多名,其中三品以上的文武重臣就有五十余名,随行文吏、武将、侍卫等更是超千人。不过明英宗朱祁镇根本不让他们参预军政事务,而是把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王振一人专断。】

被天幕点到名字,并听到“不让他们参与军政事务,一切都由王振一人专断”的众大臣:“”

真的好想骂人。

但是......算了,还是想骂——

有病吧?啊?有病吧?!带这么多人?

张辅心想,他都四朝元老了,还要随军出征?

邝埜心想,果然陛下就是不应该去亲征。

户部尚书王佐:他跟着去有什么用?这不是都让王振一个人管了吗?

还有其他被天幕点到名字的大臣,心底都免不了各种蛐蛐。

——一旦涉及到自身了,这些人都不怎么淡定了。

而且他们去干什么,又不让他们参与军政事务?所以是去当吉祥物吗?!

这可是去战场啊。

所以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应该......应该能活着回来吧?

再有其他朝代,听着这明英宗御驾亲征也就罢了,结果竟是还带了这么多的文武大臣?

这是要干什么?简直无法理解。

还有这么多文武官员跟着随行,那朝中要怎么办?

还是这明英宗朱祁镇以为自己出去就能稳赢,很快就能带着人回来?

朱元璋捂着额头,几乎要眩晕。

干什么?这是要干什么?!

小兔崽子真能搞事,怎么不举国去亲征?!!

而且带一百多号人就带了,但让一个太监专管军政大权?!这是脑子被驴踢了吧?!啊?!

就连朱元璋这边的众大臣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想的啊,这还要“拖家带口”去御驾亲征打仗吗?

这究竟是去打仗还是去干什么?

真是不能理解......

“也不知带着这么多大臣能有什么用。”

刘彻啧啧两声,心想听到现在,真是一个能和他们大汉对比的都没有。

这么一想,再去看卫青和霍去病,又是满意地不得了。

想那南宋出个岳飞也是可惜,若是生在他这里,他一定好好对待。

又一想,也不知这明朝有没有什么名将?不过按照天幕此时说的情况来看,这明英宗朱祁镇就不是个脑子清醒的,更被那权宦王振操控,就算有名将,怕是也讨不着什么好,啧。

他这话就放这里了,且听着吧。

【“一切就绪”,准备出发!】

【达成各种成就的时刻到了!】

嗯?

听到这里,朱祁镇不由得心思一动,达成成就?成就?

【问——达成战争失利的大成就,在此之前一共需要达成几步小成就?】

朱祁镇:“”

朱祁镇脸色有些难看,也有些不相信。

这怎么会失利呢?

除了准备仓促些外,有他御驾亲征,又有那么多文武大臣随行,军队人数也不少,这怎么可能会失利?

一定是天幕在胡说八道!一定是!

【第一步,7月17日,明军从北京出发咯,他们的路线是经居庸关向大同进发,前进!】

【看这个月份眼熟吗,7月份,时值盛夏,又是暴雨倾盆之时,可都在路上等着呢。】

呵。

嬴政哼笑一声,7月份,怕是路不好走了。

【原本准备就仓促,组织不当,军内自相惊乱,导致还没到大同的时候,粮食就出现了缺乏的现象。

期间还不断有人死亡,僵硬的尸体几乎铺满了道路,而在7月份的日子,又是暴雨频繁的时节,连日风雨,道路泥泞,很不好走,于是乎,还没到了前线,军心就已然不稳了——】

【至此战场还没上,就已然达成了士兵饥疲交加,士气低落成就。】

【其实行军到这份上,队伍里也不是没有脑子清醒的,毕竟随行的官员那么多,好歹能有几个看出问题来。

于是见此情景,有人就再次请求明英宗朱祁镇回军,但王振听了却大怒,而且为了杀一儆百,特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埜,还有户部尚书王佐跪于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准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