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一百零六章惹祸精我那么大一车冬……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长安又断断续续下了几场雪。火锅又时兴起来了,毕竟这种飘雪天气,几人围炉而坐,边饮酒边吃火锅,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段知微最近时常走神,天冷了,她满脑子都是牛油辣椒火锅。
幻想中的自己伸出筷子伸入咕噜翻滚着的红油汤底里,那些气泡破裂后迸出辣椒香,霸气钻进鼻子里。
毛肚涮个七上八下后,夹出来已经是裹满红油的诱人模样,嚼一口,那定然是脆爽可口,麻辣交织的美味。
“娘子,娘子?”
一阵催促声在她耳边响起,阿盘忙得脚不沾地,擡手轻拍段知微肩膀:“又来一批客人,点名要吃笤菜汤、糟豆腐。”
“那是啥玩意没有。”
牛油辣椒火锅的美梦破灭,段知微有些失落。
这两日放了晴,天空蓝得像刚浆洗过的绸子,长安人在家窝得发霉,都跑去曲江便看腊梅花了。
食肆生意也特别好,大部分食客都是来吃火锅的,段知微熬的麻酱香,丝滑浓稠,是段家食肆一大特色。
点名要吃笤菜汤的食客穿着与长安人有异,操一口浓厚蜀腔:“掌柜的,有没有带辣味的吃食,这些都太淡了,吃着不得劲儿啊。”
“有,我去给你拿。”段知微应了一声,从坛子打一勺芥辣酱,是芥菜根茎切成条跟生姜、茱萸等辛辣食物一起腌渍成的泡菜。
这泡菜辣到呛人,长安人都不怎么喜欢,只有段知微一个人吃火锅的时候佐上点,假装是麻辣火锅。
那食客得了这一碟麻辣泡菜,一股脑儿扔进火锅,美滋滋吃起来,而后叹口气:“终于吃到口辣的了。”
段知微好奇道:“这位郎君听口音不是长安人。”
那郎君道:“我是益州来的,来长安做些生意,唉,长安的菜咸,又不肯做辣,不合我口味。”
哦,成都来的。段知微心想。最近长安城里蜀地商人不少。
宫中贵妃最近爱上蜀绣制成的团扇,连带着整个长安城都时兴起蜀绣来。益州商人闻风而动,坐着船从巫峡一路赶至长安,向长安的达官贵族献上最华丽的蜀绣。
肉肆掌柜见段家食肆生意好,又过来送一回肉,段知微去灶房把这些肉剁了,做些香菜肉丸子。
金华猫在她脚边蹭一会儿,颇为怨念的说:“答应我的蟹粉鱼肉丸子呢?”
上回吃铁锅炖鱼,把金华猫的馋瘾儿勾了出来,时不时就在屋檐上打滚要吃鱼。
有时屋内小夫妻正准备蜜里调油的亲热一下,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它就跑屋檐上撒泼打滚,乌瓦碎片簌簌掉下来,搅扰了人的好兴致。没办法,段知微只好答应再给它安排一顿鱼。
段知微正在剁肉,听它这么一说,一拍大腿道:“是啊,我跟老渔夫要了一篓黑鱼,他今儿怎么没来?”
长安背靠秦岭、八水环绕,冬天也不缺鱼。段知微把手往敝膝一擦,去问正靠着柜台躲懒的段大娘:“长姑,今儿老渔夫可有来过?”
正在饮酒吃火锅的赵郎中闻言插话道:“别盼他了,在渭水河那受了惊吓,搁家躺着呢。”
段知微惊讶道:“这是怎的了?”
渭水河上最近冰结得厚重,若想捞鱼,得抡圆了胳膊用冰钎在河面凿个冰窟窿,听上去就危险,这老渔夫别是闪了腰。
赵郎君噗嗤笑:“他是经年的老手了,凿冰窟窿算什么事,只是遇到个醉酒的疯汉,一下跃到湖心,揪着老渔夫后颈把他扛麻袋似的扛岸上去了,把老渔夫给吓得,喝了一周定神汤。”
老渔夫为人和蔼,价格公道,周边食肆都从他那买鱼,段知微听这话不免有些愤愤:“老渔夫年龄大了,这疯汉也太缺德了。”
她有些遗憾地望向垮脸的金华猫:“今天没办法了,明日我寻别家的鱼坊,给你买几条鱼回来。”
金华猫气的在暖炉下张牙舞爪的打滚。
过了晌午,食客们都走了,食肆众人把正厅打扫一下,都准备回房歇会儿,蒲桃过来拉段知微衣袖:“娘子,我想和朱娘还有小狼一起去花市看灯笼。”
离上元还有两个月时间,花市早早堆了一排竹架子,挂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段知微想了一回道:“你们去吧,注意安全。”
看着两孩子欢天喜地的背影,她有些不大放心,在后面喊一声:“早些回来,别误了宵禁。”
待差不多黄昏时候,段知微跟阿盘拼了两张食案,把醒好的面团往食案上一摔,一大盆喷香的酸菜馅儿一摆。她们准备包些酸菜包子,这天冷,把包子在后院一冻,想吃的时候蒸一下,能吃到过年。
灶膛里新添了柴火噼啪的响,上面坐一锅水很快就沸腾起来,段大娘打帘儿进来:“那两个猴儿去哪儿了。”
“花市看灯去了。”
段大娘嘀咕两声:“看灯也要吃暮食啊。”
食客陆陆续续来店里吃饭,苏莯点了骨汤的火锅子,盘腿往那一坐,也不动筷子,只拿着张纸瞧。
段知微给他送上一盘肉丸子、一碟菘菜,提醒道:“赶紧趁热吃吧,什么差事这么精细,还带来食肆看?”
苏莯叹口气:“昨日崇仁坊的百姓听到一阵巨响,出门一瞧,排水渠的一排儿陶管都给压塌了,虽说那管儿也确实年久失修,但若是重新修整,又是一大笔费用,我正琢磨怎么跟工部讨这笔银钱呢。”
陶管怎么突然塌了,难道是前日那场大雪压塌的?
苏莯有些愤愤:“若真是大雪压塌的也便罢了,可听在旁边玩耍的孩童说,是一戴着斗笠的疯汉所为。”
这话听着有些耳熟,段知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