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 第112章 摆脱“砧鼠板”

第112章 摆脱“砧鼠板”(2 / 2)

“她真的是坐飞机来的?”一个学姐忍不住八卦。

“开什么玩笑!坐飞机?一张机票得多少钱,上百块吧?”红袖章学长瞪大了眼睛,“我爸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谁家能这么阔气啊?”

“估计是在吹牛吧?可能是坐火车来的,但不想说实话。”另一个学长有些酸溜溜地说,“现在不少人都喜欢装阔气,装自己家里有关系。”

“我看够呛,估计是想在新环境里给自己找点面子。”瘦高个学长也附和道。

绝大部分人觉得裴瑜在吹牛,在他们的认知里,坐飞机是非常高大上的事情,普通人根本没资格坐。

张学姐却是认真地为裴瑜辩解:“你们别污蔑人,我刚才在宿舍里看到她放在桌子上的机票了,看起来是真的没错。而且她身上一点风尘仆仆的感觉都没有,精神气特别好,也不像是坐了一天火车的样子。”

确定裴瑜真是坐飞机来燕京的之后,他们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议论纷纷。

瘦高个学长抓了抓头发:“那她家里是干什么的啊?”

“这我就不知道了,她没说。”张学姐摊了摊手,“人家怎么来是人家的事,别一天到晚打听人家的隐私好不好?赶紧去干活,又来了一批新生。”

学姐虽然这么说,但关于裴瑜的讨论并没有因此停止。随着这个消息在迎新学生中传开,各种猜测也随之而来。

“万元户”这个概念1979年才出现,但那是极少数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大多数家庭仍处于温饱或小康初级阶段,即使是在燕京这样的大城市,高级工人的月收入最多也就几百块钱。

“她家里肯定是有关系的,要不然怎么会舍得买那么贵的机票?”一个来自河北农村的学长撇了撇嘴,“咱爸妈省吃俭用攒了一年的钱,才够咱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倒好,奢侈成这样。”

“说不定是哪个干部的女儿呢,现在有些干部出差可以坐飞机,说不定顺便把女儿也带来了。”另一个学姐猜测道。

“要我说,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坐火车、坐公共汽车来学校多好。搞特殊化干嘛?要平等嘛!”

大部分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对裴瑜感到隔阂,这些人在裴瑜还没真正融入校园生活之前,就在她身上贴上了“干部子弟”或“特权阶层”的标签,浑然不知裴瑜其实来自成分有污点的美利坚买办家庭。

关于贫富差距的讨论开始在迎新队伍中悄悄增多,一些人对裴瑜抱着羡慕嫉妒,甚至是莫名的仇恨。

“你们说,她会不会是哪个开了公司的人的女儿?现在不是有‘万元户’嘛,说不定她爸妈就是呢。”一个学生突发奇想地说。

“哎呀,管她是谁呢!人家有钱坐飞机是人家的事,咱们干好自己的活儿就得了。”另一个学生打断了这场讨论,“现在是新时代,致富光荣嘛!人家有条件咱们就别眼红了,自己努力呗。”

就在校园内部关于裴瑜的讨论悄然升温的同时,北大西门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大巴车从火车站驶来,一辆接着一辆停在校门口,满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和他们大包小包的行李。

“西站来的大巴到了!”戴红袖章的学长大声喊道,“西安、兰州、成都方向的同学注意了,请拿好自己的行李,跟着我来登记。”

还有一辆公共汽车停在校门外,车门打开,挤满了人,甚至有人站在车门的踏板上。燕京本地的学生,不少是坐着这种拥挤的公共汽车抵达校门口的。